05);与电刺激+α-LA高剂量组相比,电刺激+α-LA低剂量组的海马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α-LA组相比,模型组、电刺激+α-LA低剂量组、电刺激+α-LA高剂量组的海马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电刺激+α-LA低剂量组(11.71±0.52)和电刺激+α-LA高剂量组(8.65±0.38)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14.83±0.60)明显增高(P<0.05);与电刺激+α-LA高剂量组相比,电刺激+α-LA低剂量组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和α-LA组相比,模型组、电刺激+α-LA低剂量组、电刺激+α-LA高剂量组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高(P
目的:脑缺血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神经元对缺血性损害极为敏感,经过一定时间的缺血后,神经元会大量死亡,即使恢复血液供应,亦难以再生,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提高神经元对缺血性损害的抵抗力,使其在蒙受严重的缺血时减轻损伤、保持存活,以保证恢复血液供应后仍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此类疾病治疗上的一个重要策略。 Selleck U0126 继日本学者Kitagawa等首次发现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现象后,大量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并证实了这种同一器官的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尽管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是一种强大的内源性保护作用,然而对中枢器官进行缺血预处理,很难作为一种预防措施直接应用于临床。随着对缺血预处理途径和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又相继发现了肢体、肾脏及小肠等远隔器官的短暂性缺血可对后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发挥保护作用,这种通过不同器官缺血预处理发挥保护作用的现象称为远端器官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 我室既往研究证实,反复3次股动脉夹闭和再灌注的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LIP)可减轻随后即刻发生的脑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延迟性死亡和凋亡、诱导脑缺血耐受,证实了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对脑的保护作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LIP可通过上调大鼠海马p38MAPK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但是,缺血预处理的肢体与遭受缺血打击的大脑之间相隔较远,由LIP启动的保护性信号如何作用于脑,又通过哪些途径上调海马p38MAPK的表达尚不完全清楚。赵红岗等研究证实,LIP前切断双侧股神经可部分阻断LIP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提示神经途径参与了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有国外学者研究证实,远程双下肢亚致死性缺血预处理可诱导24h内的脑缺血耐受,这种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通过神经源性途径介导的。
基于以上结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①观察切断双侧股神经和或坐骨神经对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的影响;②观察切断双侧股神经和或坐骨神经在肢体缺血预处理脑保护中是否影响大鼠海马CA1区p38MAPK的表达。通过上述研究,探讨股神经和或坐骨神经是否在肢体缺血预处理脑保护及上调p38MAPK的表达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为研究开发提高神经元对缺血性损害耐受性的方法和脑缺血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selleck合成 1股神经和或坐骨神经在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99只Wistar大鼠永久凝闭双侧椎动脉后恢复两天,随机分为以下9组:①全脑缺血的sham组(n=11):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阻断血流;②全脑缺血组(brain ischemia, BI)(n=11):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后恢复再灌注;③LIP+全脑缺血组(LIP+BI)(n=11):夹闭双侧股动脉10min、再灌注10min、反复3次作为肢体缺血预处理后,即刻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min作为损伤性缺血,然后恢复再灌注;④股神经切断(femoralnerve resection, FNS)+全脑缺血组(n=11):切断双侧股神经,即刻给予8min全脑缺血;⑤股神经切断+LIP+全脑缺血(FNS+LIP+BI)组(n=11):LIP前切断双侧股神经,即刻给予8min全脑缺血;⑥坐骨神经切断(sciatic nerve
resection, SNS)+全脑缺血组(n=11):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即刻给予8min全脑缺血;⑦坐骨神经切断+LIP+全脑缺血(SNS+LIP+BI)组(n=11):LIP前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即刻给予8min全脑缺血;⑧股神经切断+坐骨神经切断+全脑缺血(FNS+SNS+BI)组(n=11):切断双侧股神经及双侧坐骨神经,即刻给予8min全脑缺血;⑨股神经切断+坐骨神经切断+LIP+全脑缺血(FNS+SNS+LIP+BI)组(n=11):LIP前切断双侧股神经及双侧坐骨神经,即刻给予8min全脑缺血。以上各组大鼠分别取6只在sham或末次缺血再灌注后7d断头取脑,冠状切片后进行硫菫染色。低倍镜下观察硫堇染色的海马组织形态,参照Kitagawa(1990)和Kato(1991)分级方法,对海马CA1区确定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al selleck kinase 抑制剂 grade, HG),标准如下:0级:无神经元死亡; I级:散在神经元死亡;II级:成片神经元死亡;III级:几乎全部神经元死亡。高倍显微镜下计数双侧海马CA1区每1mm区段内细胞膜完整、胞核饱满、核仁清晰的锥体细胞数目,每张切片双侧海马各计数3个区段,取平均数作为神经元密度(neuronal density, ND)。各组大鼠其余5只在sham或末次缺血再灌注后3d断头取脑,冠状切片后进行TUNEL染色计数凋亡细胞。高倍显微镜下计数双侧海马CA1区1mm区段内TUNEL阳性细胞数,每侧海马CA1区各计数3个区段,取其平均数。 硫菫染色结果显示,全脑缺血的sham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整齐、致密,为2~3层,细胞形态完整、边界清晰,无细胞缺失,胞核饱满、核仁深染、清晰,无明显的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death, DND),HG为0级,ND值为223±20.23(cells mm,下同)。全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有明显的组织学损伤,出现严重的DND,锥体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几乎全部神经元死亡或缺失,HG为III级,ND值为46±12.52,与sham组相比,HG明显升高(P<0.01),ND值明显降低(P<0.01)。LIP+BI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未见明显损伤,仅个别细胞胞核固缩,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细胞缺失,与BI组相比,HG(0~I)明显降低、ND值(198±19.49)明显升高(P<0.01)。FNS+LIP+BI组、SNS+LIP+BI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有明显组织学损伤,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成片死亡或缺失,与LIP+BI组相比,HG(I~II级)升高(P<0.01),ND值(165.83±21.33,173±13.59)明显降低(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