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既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史且距首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间间隔在6个月以上的行Re-CABG的患者,术后1年内共随访到56例,所有患者因Re-CABG术式不同分为OPCABG组(29例)和ONCABG组(27例)。记录性别、年龄、两次CABG时间间隔、PCI距Re-CABG时间、桥血管PSelleckCI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Euro Score评分内容,观察移植物个数、围术期是否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辅助治疗,记录围术期和术后1年病死率。结果 ONCABG组Euro Score评分小于OPCABG组[(6. 5±1. 6)分比(8. 4±1. 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寻找更多P <0. 001),主要原因是ONCABG组心脏和主动脉手术比例明显多于OPCABG组[37. 0%(10/27)比0](P=0. 001)。ONCABG组的移植物数量有多于OPCABG组的趋势(P=0. 079),2组围术期IABP/ECMO/CRRT等器械辅助治疗比例、围术期和术后1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在既往有PCI更多史的患者,Re-CABG术中无论使用OPCABG或是ONCABG术式,围术期和远期预后相当;高风险患者目前一般使用ONCABG术式。
当前主流的眼底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存在细微血管细粒度特征很难采集和细节容易丢失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U-Net模型算法,该算法将U-Net上下采样中的原始卷积层改为二次循环残差卷积层,提升了特征的使用效率;在解码部分引入多通道注意力模型,改善了低对比度下细小血管的分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