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检查,双眼视网膜色泽淡红。右眼视盘边界清楚,环绕视盘色素形成(图1);动静脉血管形态正常,3区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左眼视盘结构不清晰,可见残存灰白组
~(19)F磁共振成像(MRI)的研究可追溯到30多年前。在这30多年间,氢原子核(~1H)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并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磁共振成像成为生物医学诊断成像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般支柱。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对~(19)F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尤其是最近几年,~(19)F成像的研究和临床相关性呈爆发式发展。部分原因归结为MRI仪器、~(19)F/~1H线圈设计以及临床前和临床核磁共振仪的超高速脉冲序列的发展。这些成就再加上对解剖生理学分子成像技术的兴趣以及一批创新造影剂的出现使~(19)F的概念进入了早期的临床评估C59 wnt体外中。本篇综述重点探讨以液态全氟化碳化合物为基础的造影剂,并试图呈现这段丰富的研究和发展历史。
<正>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生长周期独特,多数病灶在出生时不可见或呈白色,几周后直至满1周岁瘤体出现并迅速生长,为增殖期;1周岁左右瘤体开始缓慢消退,持续数年,为消退期。在该自然病程中患儿可发生溃疡、感染等并发症,不病灶出现于特殊解剖位置还可发生窒息、失明危险,使其在疾病和美学方面都困扰着医生和家长。目前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下肢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分别伴有不同程度的死腔、骨缺损或骨关节外露。其中肌瓣填塞深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存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